质量———确实很有问题,却投诉无门路,解决无方法
质量问题是个老问题,也是投诉较为集中的一个点。长期以来,质量问题是困扰消费者的主要问题之一,因为其中的多数发生在入住后。很多人表示,房子质量方面的问题投诉起来难度都比较大,几个部门之间会互相推卸责任,而且解决力度与效果都不理想,导致多数问题最后都不了了之。
目前,市场上有些楼盘在品质上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而有些深层次的问题难以解决,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尤其是一些硬伤,诸如墙体裂缝、渗水漏水等问题。部分购房者来电话表示,他们在遇到房子质量方面的问题后找开发商理论,开发商出示质检部门的相关证书说,房子是通过验收的;有的开发商则说,轻微的质量问题是在合理范围内的。面对这样的答复,购房者都很无奈。卖房前还笑脸相迎的开发商卖房后就玩起了“变脸”,态度前后截然不同,面对业主表现出不耐烦甚至不尊重,这些都很让人心寒。
交房———延期,改规划,承诺不兑现
近年来,因为交房而引发的纠纷呈上升趋势,暴露出的问题也都具有普遍性,在市场上引发了不少的争议。
商品房买卖,尤其是期房买卖的一个特点是,付了钱后要等一段时间才能交房子,与一般商品买卖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完全不一样。因此,在等待房子建好的这段“真空期”,购房者的主动优势会逐渐丧失。没有了销售压力,一些不负责任的开发商可能会把交房当成差事,应付过去就行了。
延期交房是比较常见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多半是因为建设力度不够大,或者是在小区环境建设中出现重大失误,而由此顺带出的改规划、承诺不兑现等问题更容易将矛盾激化。说好的日期,偏偏要延迟;说好的景观,到最后变了样;说好的承诺,不能兑现,这就是最典型的不诚信。
排队买房———这里大有文章,背后是商家在炒作
其实,开发商雇人排队、摇号、抢购在业内已经是众人皆知的“秘密”,好一点儿的,纯粹只图个氛围的炒作;恶劣一点儿的,意图人为制造“热卖”假象,以这样的方式来刺激正常的消费者快速消费。目前,我市房地产市场上的排队买房现象大有文章,假象的背后其实就是开发商在自我炒作,想为楼盘涨价营造舆论氛围。
另外,有关人员调查发现,除了雇人排队外,还有的开发商在名义上采用了分段式销售的方式。例如,明明有100套房源推出,他们却说其他的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卖,只能卖10套。这样长时间囤积,很容易让不明真相的购房者上当。其实,这些都是商家炒作的手段,在变相地打压消费者,迫使消费者按照他们的意愿购房,把市场氛围搞得很紧张。这些弄虚作假的行为不仅非常不诚信,而且很不利于楼市的健康发展。#p#分页标题#e#
价格欺骗———买到手时的价格总是远远超过均价
价格一直是消费者最关注的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开发商最喜欢把控的概念。相信消费者不难体会到,多数开发商在价格这一要素上离诚信还是有相当大的距离。
一、很多开发商几乎不考虑价格的合理性与产品品质的合理性是否一致,定价的初衷不是产品的品质怎么样、有什么过人之处,而是尽可能多地赚钱,也不管他们的房子到底值不值这个价,反正形势一片大好,3000元是卖,4000元也是卖,不涨白不涨。
二、同地域房价差不多是肯定存在问题的,因为没有人规定说,两个楼盘的位置靠在一起、同处一个区域,其价格就该一样。绿化率不一样、容积率不一样、建筑用材不一样、树木花草种类不一样、物业管理不一样……都决定了同地域楼盘之间应该会有参差不齐的价格层次。然而,现实中,一些内部品质不怎么样的楼盘往往喜欢借助区域内其他楼盘的涨势为自己撑腰,明明品质差人家一大截儿,价格却“厚着脸皮”要跟人家保持一致。
三、所谓的一房一价,水太深,最简单的就是均价模模糊糊,具体到哪一房的时候价格就立刻变得清清楚楚。在售楼小姐嘴里,无论哪一套房子都是好的,都应该超过均价,楼上是好的,楼下是好的,东边是好的,西边是好的,总之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其实,一房一价的背后,开发商都有自己的“小九九”,购房者永远也不知道真相。
四、低开高走,打压的是消费者,失去的是诚信。在利益面前抛弃消费者,抛弃诚信,是开发商选择高走的必然结果。消费者无情被打压,甚至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而另外一边是开发商赚得盆满钵满,这让我们不得不问:“开发商,你究竟有多少诚信资本可以挥霍?”
提前交钱———用今天的钱买明天的价?那是个传说
首先有一点儿需要明确,即提前交钱本身就是一种违规的行为,何谈诚信?在我市房地产市场中,收定金、意向金、预约金等变相提前收费的行为屡见不鲜,而且年年打击年年有,由此产生的纠纷也比较多。值得注意的是,交了定金并不意味着开发商和消费者之间受到了法律的保护,消费者选中的房子是没有任何保障的,开发商说让你换你就得换。
其实,多数开发商提前收钱,最根本的目的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固定客户,将客户牢牢“绑”在自家楼盘上。等到了开盘的节点,房价上涨后,当时预约协商的价格一律不算数,购房者还得按照新的价格来买房,而此时其因为交了定金,已经失去了选择其他楼盘的机会。交定金,就好比被套牢了一样,购房者再也没有了主动权。开发商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儿,以此来固定自己的客户群,避免开盘时的冷淡销售。
物管很差———看上去很美的房子,几年后就惨不忍睹
说起来一套做起来一套,开发商永远都是在卖的时候把楼盘夸得天花乱坠,什么皇家园林、什么私人空间、什么湖光山色……都是虚有其表的提提概念。真正到了入住的时候,业主们才发现之前开发商给予的承诺都多多少少打了折扣。商家卖的是过程,而对消费者而言,终极目标是居住。买是一时的事情,住是一辈子的事情。到最后,物管水平跟不上去,生活环境每况愈下,高档的小区内水面发绿、路面坑坑洼洼,蒙受欺骗的感觉让很多业主痛恨不讲诚信的开发商。
在复杂的房地产市场,很多地方存在合法不合理、合法不合情、合法不诚信的现象,不少开发商钻法律的空子,混淆视听,蒙蔽消费者。
商业地产回报率———投资眼光很准,就是经营很“冷”
很多时候大家对商铺投资有个误区,在这里我们要明确一个共识,即判断商业地产运营的好坏最简单的标准就是看其投资回报率,只有投资回报率高的商铺才谈得上升值。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花100万元买的商铺投资回报率只有3%到4%,这样的投资是很失败的,但他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如果100万元买的商铺可以以120万元的价格卖出去,商铺就升值了,就是投资很成功了。其实这样一转,投资回报率只会变得更低,而经手的第二个人则要为此埋单。
买商铺的消费者基本都是用来投资的,只有投资回报率高了才会真正增值,而那些人为的宣传炒作都是假象。在房地产市场,有不少人被开发商的广告语蒙蔽了双眼,看似很准的眼光、看似稳定的回报,背后却是个填不满的黑洞。